中国非处方药行业职业道德准则
(2021年10月18日协会第七届第四次理事会通过)
非处方药行业肩负着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与健康的重要使命,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行业形象与公众信任。为规范职业行为、强化责任意识,围绕研发、质量、安全、生产、流通、广告、会展、科普等核心环节,制定本职业道德准则,要求全体从业者恪守践行。
一、总则
全体从业人员须以“科学严谨、诚信为本、服务公众、守护健康”为核心理念,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,自觉维护职业尊严与行业声誉,在任何工作场景中均以公众健康权益为首要考量。
二、研发领域职业道德准则
1. 坚守科学伦理:研发人员需确保实验设计、数据采集及成果应用符合伦理规范,严禁开展危害受试者安全的研究,主动接受伦理委员会监督。
2. 保证数据真实性: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,严禁篡改、伪造数据或虚构研究结论;发表成果时公开完整信息,杜绝学术造假。
3. 尊重知识产权:杜绝抄袭、盗用他人技术成果,积极保护企业研发机密,离职后不得泄露商业秘密。
三、质量领域职业道德准则
1. 质量优先原则:质量管理人员应独立行使监督职权,对任何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行为有权直接终止。
2. 严格标准执行:确保检验、审核等环节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与企业内控要求,禁止出具虚假质量报告或隐瞒缺陷。
3. 持续质量精进:主动关注行业标准更新,推动企业质量体系优化,定期开展风险评估与改进。
四、安全领域职业道德准则
1. 安全责任全覆盖:全体员工需树立“安全第一”意识,发现质量安全、生产安全或信息安全隐患时,立即上报并协助处理。
2. 严守安全规程:生产人员严格执行设备操作、危化品管理等安全规范,拒绝违规作业;安全管理人员需确保应急预案定期演练、有效执行。
3. 保护信息安全:严禁泄露企业核心数据、客户隐私或产品安全信息,防范数据泄露与网络攻击风险。
五、生产领域职业道德准则
1. 规范操作流程: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批准工艺与操作规程作业,不得擅自变更参数或简化步骤,如实记录生产过程。
2. 保障生产安全:主动排查设备故障与环境隐患,参与安全生产培训,拒绝因效率牺牲安全的不合理要求。
3. 践行绿色生产:积极推动节能减排,减少生产污染,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。
六、流通领域职业道德准则
1. 诚信经营底线:销售人员需如实告知产品信息,严禁夸大功效、隐瞒不良反应或诱导过度消费。
2. 保障产品安全流通:仓储、物流人员严格执行产品储存运输条件,防止过期、变质产品流入市场。
3. 抵制商业贿赂:拒绝供应商或客户的不正当利益输送,维护公平竞争秩序。
七、广告领域职业道德准则
1. 内容真实合规:广告策划与制作人员需确保宣传内容符合《广告法》及相关法规,严禁夸大表述,不得误导消费者。
2. 尊重公众知情权:广告中必须清晰标注产品禁忌、注意事项等重要事项,避免利用公众健康焦虑进行营销。
3. 拒绝虚假宣传:禁止通过虚构案例、伪造数据或误导性对比贬低竞品,维护行业广告生态健康。
八、会展领域职业道德准则
1. 规范展示行为:参展人员须确保展位宣传资料、产品演示内容真实合法,禁止使用未经证实的研究结论或疗效数据。
2. 维护行业秩序:遵守会展规则,杜绝恶意竞争、诋毁同行或窃取商业机密等行为。
3. 专业服务态度:以礼貌、客观的方式介绍产品,避免过度营销或强制推销。
九、科普领域职业道德准则
1. 科学严谨传播:科普人员需确保内容来源权威,引用数据注明出处,严禁传播未经证实的健康知识或夸大产品功效。
2. 公益导向优先:不得以科普为名进行隐性推销,尊重公众知情权,避免利用信息差诱导消费。
3. 提升传播质量:主动学习健康传播技巧,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升公众科学素养。
十、监督与问责
1. 行业自律监督:鼓励从业者相互监督,对违反准则的行为可通过企业内部渠道或行业协会实名举报。
2. 违规惩戒机制:对查实违反本准则的人员,企业视情节给予警告、降级、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;行业协会可取消其从业资格或通报批评。
3. 道德激励机制:设立职业道德模范表彰制度,对坚守准则、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荣誉与物质奖励。
本准则是全体非处方药行业从业者的基本行为规范。每位从业者需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职业信仰,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,共同维护行业公信力,守护公众健康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