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、市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,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(上海)牵头制定了《2023年上海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(试行)》,针对成人和儿童不同证型分别推荐了中药方药,提出流感防治的中成药和非药物疗法。
《方案》在儿童治疗方案部分提出了风热犯表证、热毒袭肺证、湿遏卫气证的治则和推荐处方并明确服法;推荐了适合不同症状的中成药,恶寒发热、肌肉酸痛可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,恶寒发热、咳嗽痰黄可用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等,发热、食少腹胀、口臭、呕吐、大便酸臭或秘结可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,咽痛明显可用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等;推荐了推拿疗法、耳穴疗法、穴位敷贴以及香佩疗法等外治疗法。儿童方案的执笔人、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薛征提醒,选用儿童用抗甲流的中西药物,其使用均具有时效性,最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《方案》在成人诊疗方案部分提出了风热犯卫、 热毒袭肺、表寒里热、热毒壅肺、气营两燔的治则治法,推荐了中药基础方及加减、中成药以及服法等。并提醒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;有并发症、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,随证施治。
《方案》分别给出了儿童预防方组方和成人的预防方苏香饮。还提出调护建议,中医的香薰、导引锻炼、按摩刮痧等,有助于改善体质,减少流感的发生;老人、孕妇、婴幼儿、肥胖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,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医药辨证治疗。
— Spring —
2023年上海春季流感
中医药防治方案
(试行)
流行性感冒(流感)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呼吸道传染病,四季均可发生,以冬春季为主。潜伏期一般为1~2天;发病时多见高热,最高体温可达39~40℃,伴有畏寒,一般持续2~3天;症状以乏力、头痛、头晕、全身酸痛多见;呼吸道症状轻微,常有咽痛,少数有鼻塞、流涕等;少数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;部分可发展为肺炎。中医药认为流感属于时行感冒范畴,根据传统认识,诊治多采用六经辨证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体系和治法,注重扶正和祛邪分期、分阶段联合应用。流感大多都有自限性,经一般对症处理和中医药干预后均可短期内痊愈。
— Spring —
一、儿童治疗方案
— Spring —
症见咳嗽者:
清肺经、揉膻中、揉肺俞。
症见发热者
开天门、推坎宫、揉太阳、拿风池、清肺经。
症见鼻塞、流涕等头面部不适症状者
头面四大法。
症见肌肉酸痛、恶风等周身症状者
解表疏风法。
用于咳嗽症状者
取气管、肺、咽喉、三焦、
对屏尖,5个穴位进行压丸。
王不留行籽贴压,每3日贴1次,
每2次后休息1日,双耳交替压贴。
用于咳嗽症状者
药物:
寒性咳嗽用药(炒白芥子、延胡索、甘遂、细辛),热性咳嗽用药(白芥子、延胡索、甘遂、黄芩、桑白皮)按适当比例共研为细末,生姜汁调制成直径为2~3cm、厚度为0.5cm的药饼。
操作:
将药饼放在贴膜内,贴于双侧定喘、肺俞、膏肓穴,固定。
每次敷贴时间为1-2小时,2-3天重复1次。
将中药防感散(苍术、肉桂、防风、山柰、艾叶、佩兰、广藿香等比例组成)制成香袋药包装入布袋,白天佩戴胸前(近膻中穴),夜间置于枕边。
香袋药包每周更换1次。
过敏体质儿童慎用。
二、成人诊疗方案
临床表现:
高热,咳嗽,痰粘咯痰不爽,口渴喜饮,咽痛,目赤。舌质红,苔黄或腻,脉滑数。
治则治法:清肺解毒
基础方:炙麻黄3g 杏仁10g 生石膏(先煎)30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5g 黄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
煎服法:水煎服,每剂水煎400毫升,每次口服200毫升,1日2次;必要时可日服2剂,每6小时口服1次,每次200毫升。
加减:
便秘加生大黄;
持续高热加青蒿、丹皮。
【中成药】痰热清胶囊、六神丸、清肺排毒颗粒等。
临床表现:
恶寒,高热,头痛,身体酸痛,咽痛咽红,鼻塞流涕,口渴,舌质红,苔薄,脉数。
治则治法:解表清里
基础方:炙麻黄 6g 桂枝10g 苦杏仁9g 生石膏(先煎)30g 黄芩15g 知母10g 赤芍15g 炙甘草6g。
煎服法:水煎服,每剂水煎400毫升,每次口服200毫升,1日2次;必要时可日服2剂,每6小时口服1次,每次200毫升。
加减:
便秘加生大黄;
持续高热加青蒿、丹皮。
【中成药】金花清感颗粒。
临床表现:
高热,咳嗽咯痰、痰黄,喘促气短;或心悸,躁扰不安,口唇紫暗。舌质红,苔黄腻或灰腻,脉滑数。
治则治法:清热泻肺,解毒散瘀
基础方:炙麻黄5g 生石膏(先煎)30g 杏仁10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金荞麦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生大黄10g 丹皮10g 青蒿15g
煎服法:水煎服,每剂水煎400毫升,每次口服200毫升,1日2次;必要时可日服2剂,每6小时口服1次,每次200毫升。
加减:
持续高热,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;
抽搐加羚羊角、僵蚕、广地龙等;
腹胀便结加枳实、元明粉。
【中成药】喜炎平注射液、痰热清注射液。
临床表现:
高热,口渴,烦躁不安,甚者神昏谵语,咳嗽或咯血,胸闷憋气气短。舌质红绛,苔黄,脉细数。
治则治法:清气凉营
基础方:水牛角30g 生地15g 赤芍10g 银花15g 丹皮12g 连翘15g 麦冬10g 竹叶6g 瓜蒌30g 生石膏(先煎)30g 生栀子12g
煎服法:水煎服,每剂水煎400毫升,每次口服200毫升,1日2次;必要时可日服2剂,每6小时口服1次,每次200毫升。
加减:
便秘加生大黄;
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。
【中成药】安宫牛黄丸、至宝丹、血必净注射液、醒脑静注射液等。
注: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有并发症、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,随证施治。
若见休克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,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,根据实际情况随证施治。
三、预防方
组成:金银花6g、连翘6g、大青叶6g、紫苏叶6g、炒山楂3g、陈皮6g、芦根10g。
服法:每剂煎煮成100ml,≤3岁儿童服30ml,3+~6岁服50ml,6+~14岁服用100ml。
苏香饮(人参3g、芦根9g、银花5g、苏叶3g、藿香3g),代茶饮用。
气虚容易感冒者:玉屏风颗粒。
四、调护
1. 流感首重预防。提前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。
2. 流感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。
3. 平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做好个人防护,保持“三件套”、“五还要”。
4. 中医的香薰、导引锻炼、按摩刮痧等,也有助于改善体质,减少流感的发生。
5. 感染后建议多休息,多饮水,补充营养元素维生素,保持口鼻清洁,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。
6. 老人、孕妇、婴幼儿、肥胖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,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医药辨证治疗。
— Spring —
- END -
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、上海中医药